随着“健康中国2030”目标和“十四五”规划等国家政策的出台,医疗健康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。在医疗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,数智化转型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关键驱动力。2025年,智慧医院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,技术渗透率与场景覆盖度同步提升。当智慧医院建设成为提升诊疗效率、保障医疗安全的核心抓手,稳定高效的数据中心作为“数字底座”,其性能直接决定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创新能力。
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(以下简称“浙毕医院”)是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,2023年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,定位为立足贵州、辐射西南的医疗健康服务高地。医院分广惠院区和金海湖院区,有职工2103人,开设61个临床机构、10个医技(医辅)机构。随着业务规模扩大,面对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,浙毕医院选择与华为这一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紧密合作,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DCS存算分离架构,打造新一代智慧医疗数据中心,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,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升级。
智慧医疗,数据为基
医疗数据中心挑战多
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,信息化平台已成为业务运营与管理的重要支撑。然而,作为区域医疗核心机构,浙毕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多重挑战,制约了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:
资源分散,管理无序:服务器品牌、型号繁杂,各部门独立运行,物理分布分散,形成“烟囱式”架构。硬件资源无法共享,CPU和内存使用率偏低,空余资源闲置,却因缺乏集中管理难以有效调配,与医院业务的紧密关联需求脱节。
运维复杂,成本偏高:设备数量多、故障点分散,且缺乏统一技术标准,运维工作量大、难度高。系统升级和硬件维护需投入大量人力,同时重复建设导致成本攀升,影响信息化可持续发展。
扩展僵化,响应滞后:业务增长带来新系统上线需求,但传统架构无法动态调整资源,部署周期长,难以快速适配门诊量波动、远程诊疗拓展等场景,制约了服务灵活性。
安全薄弱,风险潜藏:部分服务器存在单点故障隐患,高可用性配置不合理,既造成资源浪费,又难以保障HIS、PACS等核心系统的连续运行,对诊疗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构成威胁。
以数智之力,筑就区域医疗高地
以DCS打造新一代智慧医疗数据中心
为应对上述挑战,浙毕医院选择与华为合作,基于DCS存算分离架构,打造新一代智慧医疗数据中心。该方案通过高性能、高可靠性、标准化、可扩展性、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设计,全面满足医院的信息化需求。双方将建设医院云平台作为数字化“新基建”底座,聚焦打造全栈医院私有云,建设包括数据库集群、超融合虚拟化资源池、数据库运维平台等信息化基础设施,大幅提升资源和数字化服务的敏捷交付能力。
统一平台整合资源,破解分散困局
通过虚拟化平台实现数据中心统一设备管理,将各部门分散的服务器资源纳入集中调度,打破“烟囱式”架构。例如门诊高峰期,可动态调配资源支撑HIS系统高并发结算,让闲置的CPU和内存资源得到高效利用,解决硬件资源无法共享的问题,提升整体资源利用率。
智能运维降本减负,化解复杂难题
依托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,实现设备状态集中监控与故障预警,减少因设备型号繁杂、故障点多带来的运维压力。比如检验科LIS系统出现异常时,平台可快速定位问题,降低人工排查成本,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,缓解运维成本偏高的困境。
柔性扩减容提效,响应业务需求
虚拟化平台支持一次规划、多次按需部署,具备灵活的扩减容机制。新上线远程诊疗系统时,无需额外搭建硬件架构,直接调用云平台资源即可快速落地,解决传统架构扩展僵化、部署周期长的问题,适配业务增长需求。
强化可靠保障,消除安全隐患
通过虚拟化平台HA、热迁移功能,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,可将HIS、PACS等核心系统无缝迁移至备用节点,避免单点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。同时,数据库集群与双活存储设计,确保诊疗数据安全完整,化解传统IT安全薄弱的风险。
浙毕医院新一代智慧医疗数据中心的建成,不仅解决了传统架构的固有痛点,更将IT团队从繁杂的硬件维护中解放出来,聚焦核心业务支撑,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底座。与此同时,利用虚拟化平台统一资源管理,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,可降低设备资源成本。虚拟化平台易扩展、设备易替换,可提高资源复用率,避免传统IT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。
浙毕医院与华为的合作,不仅重构了医疗数据中心的技术架构,更探索出区域医疗中心数智化转型的新路径。通过DCS存算分离架构,浙毕医院成功打造了新一代智慧医疗数据中心,实现了高性能、高可靠性、标准化、可扩展性、可维护性和安全性。未来,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,探索更多智慧医疗应用场景,推动医疗服务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,为西南地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范本,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,为全国智慧医疗发展贡献更多力量,助力智慧医疗惠及更多患者。
炒股入门与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